醫用亞低溫治療儀的產生背景
醫用亞低溫治療儀概述: 低溫療法:是一種以物理方法將患者的體溫降低到預期水平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方法。根據治療溫度的不同,分為深低溫治療、低溫治療、亞低溫治療等。
近幾年,國外率先開始使用亞低溫(30-35℃)治療腦缺血、腦缺氧和腦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囑目的研究成果。
臨床深低溫治療的應用和研究由來已久,低溫在心外科和神經外科手術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良好的腦保護作用,但體溫低于28℃時,常誘發心律失常、凝血機制障礙等嚴重并發癥。因此從80年代起,深低溫已很少應用,80年代末,研究發現腦溫下降2~3℃(亞低溫)對缺血性腦損傷也有保護作用,且無深低溫所致的各種并發癥,使低溫治療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近幾年,國外率先開始使用亞低溫(30-35℃)治療腦缺血、腦缺氧和腦出血病人,取得了令人囑目的研究成果,1996年Metz對一組重型顱腦外傷患者采用冰毯機體表降溫,結果10例中有7例恢復傷前的正常狀態,認為低溫(32.5-35℃)可降低顱內壓;同年Reith對390例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觀察中發現腦卒中后及時降低體溫有助于減少病死率。
研究發現亞低溫對腦血流有調節作用、降低腦氧代謝率和改善細胞能量代謝、減少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減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減少細胞內鈣超載,增加神經元泛素的合成、減少神經元壞死和凋亡、促進細胞間信號傳導的恢復、減少腦梗死的面積、減輕腦水腫和降低顱內壓等。研究還發現低溫對血壓、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血pH值和血糖無影響,對實驗動物心、肺、腎、小腸也未見病理性損害,說明低溫并不增加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害。
醫用亞低溫治療儀療法療效:亞低溫治療是神經內科疾病治療手段,運用條件已成熟。在腦卒中的治療中,以全身或局部體表降溫術和中度低溫較為常用,我科已開展大面積腦梗塞亞低溫治療、亞低溫結合微侵襲顱內血腫穿刺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和亞低溫結合持續靜注尼莫通治療重癥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臨床應用研究。臨床腦炎高熱昏迷和中樞性高熱等患者均可運用亞低溫治療,可望改善患者預后,提高臨床療效。
醫用亞低溫治療儀醫學原理: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新生兒窒息后的嚴重并發癥,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產生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窒息引起的 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發生率,可達57%;其病死率及后遺癥發生率高至30%。近年來,亞低溫療法(降低腦溫2―4℃)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新生兒如出現新生兒窒息,應早期應用亞低溫治療,越早越好,快速降溫。治療時間約為72小時。
醫用亞低溫治療儀應用:我公司提供的RC-2000系列醫用電腦控溫儀已占據了國內市場率達50%以上,受到廣大用戶的一致認可。
通過九十年代末期引入臨床,已在縣級以上醫院得到了充分的應用。醫用電腦控溫儀學名叫“亞低溫治療儀”俗稱“冰毯、冰帽”它是通過物理降溫方式對心腦血管患者低溫治療,腦缺血性和外傷性顱高壓及高熱、昏迷、中毒等疾病。它對防治及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降低腦的代謝活動、增加缺氧性及損害的存活率均有顯著的療效。目前,國外很多醫院已經將亞低溫方法應用于治療重型顱腦損傷和缺血性及中風患者,降低了死亡率,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以往,采用傳統的冰袋降溫方式,給醫護人員帶來了繁重的工作量,并對高度昏迷、失去語言表達能力的患者容易造成凍傷皮膚的后果,給患者增添不應有的痛苦。尤其近幾年來,根據臨床的需求,在亞低溫治療的同時對一些進行長時間手術的術后患者,可以使用升溫毯,來恢復患者體質。